行业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集团市场部

在8月8日的动态监测中,我们曾转摘过一篇文章,《美国BCG报告: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文章内容,BCG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和纽约时报的“产业链大逆转,中国纱厂登陆美国”,共同提出一个事实观点,及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按照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
  BCG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成本大幅上涨的原因在于:
  一是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依据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
  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
  三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每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每千瓦时,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138%。
  显而易见,人力成本的上涨幅度最高。
  中国自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无数来自中国农村的年轻、顺从的农民工,被称之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口红利正在消亡。
  国家统计局在最近出具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中,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比2005年提高4.97个百分点;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5%,比2005年下降3.7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可以从两方面解读,即中国在未达到发达国家行列之前,已经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转变;青少年人口迅速减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值得警醒的重大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劳动力可能会出现缺口,并且将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工资成本。

  此前,我们在动态监测中,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中国的能源战略(9月19日/9月17日/9月15日/9月9日 动态监测),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试图将能源作为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某项核心竞争力培养…,…中国可能在某一层面上,试图复制或借鉴美国19世纪早期的经济增长模式,即能源带动制造业前行…,…中国可能力图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能源枢纽,一方面,依靠已达成或在达成的能源丰富国的战略合作关联;另一方面,可能将南海作为某一支撑的重点…”,“而随着电力改革在年初及近期的发文,包括国企改革的发文,我们可能有理由推测,政府是希望将整体的能源改革联系一起逐步联动到位的进行整体改革。这可能在一段时间,遇到可能更为强烈的反对,但无疑对未来的整体的能源布局带来好处。”
  诚然如我们指出,并结合BCG的报告,中国政府试图在削减能源成本的增加,希望打造自己在能源方面的某项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能源改革是为削减能源成本,那么,工业4.0无疑是对中国在“人力成本”上的重点布局。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可能是未来想要发展的必选项之一;任何在机器人面前退缩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都可能失去未来的竞争力。而如果明确这一点,剩下的问题,可能就是:
  其一,怎样进入机器人领域,即如何实现某一程度的智能制造。
  其二,如何能够在市场和智能制造两方面,找到盈利的均衡点。
  限于时间和篇幅,我们不展开论述,非常抱歉。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我们欢迎不同意见者提出不同意见(集团市场部 马宁宁)。